發布時間:2021-12-29作者來源:金航標瀏覽:1774
在近兩年愈演愈烈的中美科技戰中,5G作為斗爭的焦點,而備受關注。由于美國在5G通信系統集成制造商方面的缺失,在落后的局面下,美國出現了跳躍5G,直接跨入6G的呼聲,究其實質就是力圖充分發揮美國在衛星通信和商業航天領域優勢,實現科技戰降維打擊的目的。
最近,美國SpaceX一箭60顆LEO衛星,未來將構建1.2+3萬個衛星巨型星座的新聞刷爆朋友圈,衛星圈的朋友們驚呼,我們必須有作為了,5G的領頭羊華為也發布了6G研究的一些進展,聲稱也要加入衛星通信領域,以期在6G時代繼續保持領先。此消息一出,頓時引起衛星圈一片嘩然,許多圈內人士認為華為進入衛星這個小眾領域,會讓大家沒有活路。是否真是這樣呢?對此,筆者有一些個人觀點與大家分享。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對中國衛星通信行業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
中國衛星通信行業是隨著尼克松訪華的衛星電視轉播需求而進入中國的,其后經歷了幾起幾落。
第一波發展浪潮是全國衛星骨干網絡建設,利用衛星快速構建了全國骨干網絡,那時幾乎每個省都有衛星局,筆者所在的郵電部設計院就有兩個衛星設計室(彼時無線設計室僅有一個),院里的國家設計大師也是從事衛星通信事業的,隨著八縱八橫光纜網絡建設的進展,衛星通信作為干線傳輸迅速沒落了;
第二波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后,衛星應用通信又掀起一輪新[敏感詞],特別是基于Ku的VSAT設備大行其道,最多時國內有60多家VSAT牌照,各種車載、船載、便攜式解決方案此起彼伏,輪番登場,但隨著寬帶傳輸和3G、4G網絡的迅猛發展,衛星寬帶和費用的高昂制約了衛星商用市場拓展;
第三波是隨著地面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飛機、海洋寬帶接入需求的大量出現,推動了高通量衛星技術迅速成熟,構建全球寬帶衛星網絡的愿景也成為現實目標,使中低軌道衛星LEO星座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現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尤其是圍繞5G、6G的爭奪,更為衛星通信的快速發展加了把火。
但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我國在衛星通信方面與歐美相比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在未來的全球衛星通信競爭中將遭遇嚴峻的考驗。
美國為何將衛星網絡作為對抗中國5G領先的優先選擇,其根本在于美國在這一領域對中國的優勢。
隨著我國有線寬帶和移動通信網絡迅猛發展,使寬帶網絡迅速拓展到祖國的各個角落,但這也使我國的衛星通信市場日益小眾,基本聚焦在應急、救災、[敏感詞]以及邊遠地區,而難以走入大眾通信市場,這點跟美國利用衛星開展家庭寬帶市場相比定位有著明顯的差異。盡管隨著近年來飛機和航海的需求驅動,以及“一帶一路”發展需要,我國高通量衛星和中低軌道衛星星座得到了迅猛發展,但“大眾”與“小眾”的市場差異依然巨大。
過去我國的衛星制造基本依靠國家航天體系,而商業航天由于近幾年才剛剛興起,無論在衛星容量、衛星制造、衛星造價、火箭發射、火箭重復利用等方面,與美國相比差距仍非常明顯,我國新一代Ka高通量衛星商用平臺僅達到100G以上量級,美國新一代Ka高通量衛星已號稱1T;我國的中低軌道星座仍在試驗衛星驗證階段,美國LEO已經著手星座的搭建,美國商業航天已經經過多年發展,火箭重復利用、衛星的流水線制造等領域已經開始商用應用,而我國的商業航天這幾年才剛剛起步,筆者認為在這些方面我們和美國之間至少還有10年以上的差距。
衛星通信的發展,離不開衛星終端的成熟,過去衛星終端基本是外國企業的天下,隨著近年來國內衛星終端系統集成廠家崛起,船載衛星終端、車載衛星終端基本把外國產品打出了中國,但機載衛星終端,國產解決方案仍在突破適航取證門檻,可以這樣說,我國的衛星終端系統集成,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與美國的差距在逐步縮小。
衛星通信相對小眾,因此衛星通信并沒有像移動通信那樣走國際標準化發展路徑,衛星通信基帶通信部分ModMan,各廠家無法互通,A廠家的ModMan終端只能接入衛星關口站A廠家的ModMan池,異廠家之間不支持互通,目前商用衛星通信領域,Idirect、Hughes、Viasat、Gilat、Comtec、Newtec等均為國外廠家,且大部分是美國廠家,國內廠家僅有一些特殊行業應用,出現了中國電子、中國電科、航天科技等國產廠家的身影。筆者認為這塊是我國最應該突破的領域。
華為作為中美科技戰中的領軍企業,在美國的制裁、打壓之下屹立不倒,,贏得國內外一致好評,也展示了強大的實力。
那么,華為會進入衛星通信行業嗎?
筆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未來的6G網絡一定要解決天地一體化,實現網絡無所不在的愿景,衛星通信與陸地通信的融合是大勢所趨,作為5G領軍企業,如果要在6G技術上繼續領先,華為不可能不布局衛星通信行業。
那么,華為能給衛星通信行業帶來什么呢?
華為作為一家千億美金收入量級的巨無霸科技巨頭,盡管會對行業的現有態勢產生強烈的沖擊,但其進入衛星通信行業,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干,筆者認為華為進入衛星通信行業,對于衛星基帶通信部分作用巨大,而這正是華為非常擅長的領域。因此,衛星圈的同仁們大可不必過于憂慮,反而應該感到慶幸,畢竟華為、中興這樣通信巨頭的加入,將大幅度提升衛星基帶通信能力水平,從而實現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效果,這對于中國高通量衛星和中低軌道LEO星座發展意義重大,完全有可能在這塊實現彎道超車。
筆者堅定的認為,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未來人類活動一定會從平面走向立體,解決無所不在的網絡覆蓋,而最佳的選擇一定是衛星技術。隨著5G技術發展,未來的6G網絡,一定會有衛星通信重要的一席之地,甚至決定性的地位。因此,孕育著巨大的商業機遇,天地一體化無所不在的網絡需要更多的高科技企業投身其中,特別是需要更多的中國領軍高科技企業的加入。而華為加入衛星通信行業必將使我國衛星通信發展進一步加速,在一些細分領域完全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本文來自深圳市多尼卡電子副總裁、老鷹漫談壇主謝鷹 ,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Copyright ? 深圳市金航標電子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7113853號